新闻动态
News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82216639
- 王工:13070286058
- 售后:020-82216639-806
- 进度查询:020-82216639-809
- 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志诚工业园28号
你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台积电张忠谋:半导体行业不能守成 要做世界级公司
作者:admin点击数:0时间:2017/10/25 11:32:17
- 【因为原始的定义是18~24个月晶体管密度会倍增,但我们已经用远快于摩尔定律的速度来发展半导体工艺,会以快于摩尔定律的时间来倍增晶体管密度,并维持到至少2025年以前】
摩尔定律的极限在哪里?
在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看来,实际上摩尔定律在半导体行业中早已不适用了。
“因为原始的定义是18~24个月晶体管密度会倍增,但我们已经用远快于摩尔定律的速度来发展半导体工艺,会以快于摩尔定律的时间来倍增晶体管密度,并维持到至少2025年以前。”10月23日,在台积电30周年庆论坛上,张忠谋如是说。
这场持续了长达8小时的盛会,吸引了包括苹果首席营运长JeffWilliams、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高通首席执行官SteveMollenkopf、ADI(AnalogDevicesAppoints)首席执行官VincentRoche、ARM首席执行官SimonSegars等一众被外界戏称为“全球AI‘军火商’”的大佬参加,满头白发、已经86岁高龄的张忠谋亲自担任了主持,并兴致勃勃地邀请大家听交响乐——其最爱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雄壮的乐章,或是张忠谋和台积电30年来发展历程的最好写照。
就在半个多月前,这位台湾半导体教父亲自宣布,将于明年6月退休,届时由董事长刘德音和总裁魏哲家共同接棒台积电。他强调,自己未来不会再做台积电任何工作。
一手创办了台积电,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的张忠谋,毫无疑问,是这家企业的灵魂人物和精神领袖。然而这已经不是张忠谋首次宣布退休了,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近几年发生着剧烈变动,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优势也在逐步缩减,作为台湾地区半导体的代名词,台积电这家行业巨头的命运,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张忠谋的退休,会给台积电带来怎样的变动?
开创半导体新商业模式
1931年,张忠谋出生于浙江宁波,18岁进入哈佛大学,是全校1000多位新生里唯一的中国人。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张忠谋,先后拿到了该校机械系硕士和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
1955年,24岁的张忠谋与半导体开山鼻祖、英特尔公司创办人摩尔同时踏入半导体业,并一直做到现在,彼时,刚冒出头的半导体产业本身才3岁。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最初促使他选择进入半导体行业的,却是因为一美元的待遇差产生的“负气”。
在麻省理工硕士毕业后,张忠谋开始寻找工作,最后在福特汽车和“希凡尼亚”半导体公司之间做选择。机械系毕业的他,专业对口、待遇好,似乎理应选福特;但“希凡尼亚”半导体公司给的待遇比福特高一美元。
张忠谋认为自己更擅长福特的工作,理应获得更高月薪。于是,他试着和福特谈判薪水问题。在《张忠谋自传》中,他回忆自己和对方谈判的情形:“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家公司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我的起薪?”结果,面试时和他谈笑风生的人事专员态度特别冷漠:“你要来就来,不来,就请便。”年轻气盛的张忠谋恼羞成怒,加上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反思自己“难道我不肯冒险去希凡尼亚做我没把握的事吗?”
回顾往事,张忠谋曾感叹:“人生的转折点,有时竟是这么不可预期!短短的一通电话,加上一时冲动的青年感情,竟为我和半导体结了一生的缘!”
后来,两进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集团的张忠谋,成为最早进入美国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1986年,张忠谋回到中国台湾地区,创办了世界第一家晶圆代工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
在此之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均采取IDM(IntegratedDeviceManufacture,集成器件制造)模式,典型的IDM厂商有英特尔、三星、TI(得州仪器)、ST(意法半导体)等,是包办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到销售自己品牌IC的半导体垂直整合型公司。而张忠谋开创了晶圆代工(foundry)模式,“我的公司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制造产品。”这一模式在那个年代并不被看好,而且当时也没有独立的半导体设计公司。
不过,正因为如此,在台积电步入正轨后,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fabless)不断涌现,造就了高通、英伟达、联发科、博通等一众知名半导体设计厂商。
因此,张忠谋创立的代工模式的出现不仅带动了整个晶圆代工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成就了像英伟达等不少芯片设计公司。与普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同,半导体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工厂,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和原料。因此,代工模式的出现可以让进入半导体的新玩家专攻设计业务,不需要投资建厂制造,也为该行业建立起了一道门槛。
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曾为张忠谋的商业模式创新做总结:“台积电不但创造了自己的产业(半导体制造代工业),也创造了客户的产业(半导体设计产业)。”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受邀参加了台积电30周年庆,他视张忠谋为恩人,“如果没有台积电,自己只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
张忠谋也在现场笑着回忆起首次和黄仁勋的接触,当时英伟达还只是美国一家创投公司,公司营收大概只有2700万美元。有一天,他收到黄仁勋的书信,请台积电帮忙代工制造半导体。随后给黄仁勋打电话进行自我介绍时,发现电话那头的声音特别嘈杂,“我就听见黄仁勋在电话那头讲,‘安静,张忠谋打电话给我了’”。自与台积电达成合作后,英伟达每年的成长超过70%。
如今,代工越来越成为主流,只有三星、英特尔等少数公司还一手包办设计、制造芯片。
做世界级公司
张忠谋身上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只要做了,就要争取做到第一,有雄心壮志,也肯脚踏实地。他一直强调要做一家世界级的公司,明白半导体企业若想要长期繁荣,那只有做到世界级一条路可走。
这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在中国大陆出生长大,经历过战争时期的动乱、奔波,后来在西方读书、工作,最后又回到中国台湾创业,应对纷繁复杂环境的镇定和放眼全球的视野远见,他都具备。
早在1999年,张忠谋就在一本论述台湾地区经济与产业形势的书中,提出了台湾半导体业应采取的策略:包括世界市场是目标、世界级的经营方式。
他指出,半导体的国际贸易甚为通畅,市场已失去国界,市场和竞争是国际性的,每一家半导体公司都应以世界市场为目标,采用世界级的经营方式,认识到半导体业高级人才的流通也已全球化。
台积电创立之初,为了能拿到更多订单,张忠谋通过私人交情把老朋友,即英特尔刚上任总裁格鲁夫邀请到台湾对台积电认证。最初考察时,格鲁夫发现台积电的产品多达200个缺陷,但在张忠谋坚持的高标准、世界标准下,通过不断完善和调整,团队最终拿到了英特尔的认证并接下其订单。
2002年,台积电首次成为全球营收前十大半导体公司;2010年进入全球营收前三,直到今年3月21日,英特尔市值下滑到1650亿美元左右,而受益于移动市场良好发展的台积电,股价一路上扬,当天市值首次超越芯片巨头英特尔。
至此,彻底奠定了台积电半导体巨头的行业地位。
10月24日,截至记者发稿时,台积电在美国的市值较年初上涨47.05%,已达2137亿美元,比1919亿美元的英特尔高出11.4%。如果三星不算纯粹的半导体企业,台积电已经是全球最大半导体公司。
张忠谋创立企业之初的梦想,可以说已经实现了。
强势领导作风
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不会永远一帆风顺。2005年,在台积电声势如日中天时,张忠谋将CEO一职交接给蔡力行,后者是经轮调训练选出的接班人。但2009年初金融风暴来袭,台积电发生劳资争议,原本退居二线的张忠谋,不得不撤下一手培养的蔡力行,重新担任台积电CEO。此举直接引发了台积电内部的震荡,外资也疯狂抛售台积电股票。
有台积电员工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表示,蔡力行时代关注的是成本,“那是台积电最惨的时候,我刚好经历过,执行长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为公司带出了一个气氛、组织文化,蔡力行每天就是强调cost(成本),你要怎样收编你的支出,你要帮老板想的都是怎样更少人做更多的事”。他认为关注成本只适合工厂,而不是商业思维。
“Morris(张忠谋)的领导风格有他的魅力,属强势作风、攻击型,前一个执行长远远达不到那个程度,属于守成型,但做半导体是一直要往前冲的,执行长的策略对公司影响很大。”该员工评论道。
与当时消极保守的产业气氛不同,要做世界级企业的张忠谋一回归就大举拉高资本支出,一方面扩建新厂,更重要的便是加快新技术的研发。
从2009年开始,台积电的营收、市值、净利和资本支出均大幅增加。第一财经记者查阅台积电历年财报发现:2009年,台积电营业收入为3096.6亿新台币,2016年上升到5067.5亿新台币。2009年,台积电的研发投入是216亿新台币,张忠谋回归后的第二年上升到297亿新台币,2016年是712亿新台币,7年提高了229.6%。2009年的资本支出是26.7亿美元,张忠谋回归后的2010年资本支出立即提高一倍,到59.4亿美元,到2016年该数值是101.9亿美元,7年增加了281.6%。台积电预计2017年资本开支还将继续增加,达到108亿美元。
彼时张忠谋要提高资本支出,外界并不看好,甚至内部有两位独立董事也反对。张忠谋在无法说服他们时,只能强势摊牌:“要考虑我是公司负责人,你要跟随我”。
在苹果公司iPhone引领的智能手机浪潮下,台积电的营收和市场份额一路攀升。在围绕28纳米展开的技术战争中,台积电在工艺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且28纳米制程领先全球量产投片;在2013年初的一次投资者大会上,张忠谋表示,该公司在2012年的28纳米制程工艺芯片市场占有率接近100%。
张忠谋的野心没有设限,在纪录片《张忠谋自传》中,他讲道:“我觉得在半导体产业,在科技产业要做得好是要靠创新,我过去就是挑战自己,挑战员工要创新,创新也就是我们头一个,可是后来就有别人和我们竞争,他们模仿,这个时候我是绝对不客气的。”
在此次三十周年庆上,张忠谋预测,未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成长值会比全球GDP高,复合年均增长率在4.5%~5.5%之间,而台积电表现则会优于全球半导体业界平均水准,成长幅度在5%~10%之间。
他指出,移动装置、高效能运算、汽车电子及物联网将会是支撑台积电持续增长的四大市场。他认为,移动设备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
不过,如何在高投资的情况下保持相当高的利润也非易事。Gartner中国研究总监盛凌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像半导体这类高科技行业,变化太快,任何一个公司不进则退。对于台积电而言,如何在越来越艰难地往前走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非常高的利润率,领先同行水平,也是很困难的事。
准备与变数
张忠谋对于台积电无疑是最重要的灵魂人物,不少台积电的员工视其为“偶像”。
上述台积电员工表示,台积电内部的管理环境算是集权高压的工作环境,“台积电那么多人,那么多系统。为了不出错,他的管理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他希望这些人在过程中不要出错的,所以要dailyreview(日常审核),甚至用一些监视器来监测这些东西,非常严肃地对待这件事情”。
不过,台积电也还是能给予员工一些成长空间,该员工认为张忠谋不像很多商人一样只考虑成本,压榨员工的价值,“台积电真的是有一些空间。当然,不见得像其他跨国企业那么开放,但是在框架下面他让你有一些空间去培训,或是做项目。因此,对于他的退休,有很多人以感激的心情为主”。
张忠谋在宣布退休的消息时称,“本人将不续任下届董事,亦不参与任何经营管理部门工作。”
到2018年6月上旬股东大会后,台积电将采取双首长平行领导制度,刘德音将担任董事长,把关最后的决策,负责台积电对外的事务;魏哲家将担任总裁,管理公司内部的运营、管理等事务。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为了顺利完成这个世界最大的晶圆代工制作公司交接工作,张忠谋过去的四年布局极为关键。因为,他不是交棒给一个人,而是交棒给一个班子。
与上次交棒不同,在过去四年里,他不只当管理层人事变动和刘德音的导师,连他们的下级,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以下一级部属到处长级主管,都列入其接班人培养计划中,其中有不少四十多岁的人才。他和魏哲家、刘德音等人,一起培养“接班人们”。他还曾直言,两位接班人还未达到他心目中对生意人的标准,但比过去有进步。
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回答分析师提到的管理层人事变动对今后公司的影响时,魏哲家表示,将会继续保持此前台积电的战略和运营方式,也将继续和刘德音合作。刘表示,距离明年6月仍有8个月的时间,两人能顺利完成交接。
但外界对此不免有担心:从强势的一人大权在握到双首长平行领导,会不会出现上次培养的接班人与其预期相差较大的情况?
台积电一位工程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很难说,但是Mark(刘德音)和C.C(魏哲家)都是这几年特别培养的,应该不至于再走那些回头路”。
另一名员工透露,“Morris当年回来时就说,如果有再一次的话就会防止这种事发生,以他那么老练的人,一定会有他的安排。”但他也坦言,“一定会有变数。”他指出,台积电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是,当高层有一些变动时,“会有一个大风吹,把所有的整个打散,再换一部分(人),在Morris退休前,IT和采购部分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动,我相信变动会不小,大家也会猜将怎么变。”
除了张忠谋退休带来的猜测,随着半导体行业增速的减慢,行业竞争也愈发加剧。博通首席执行官HockTan在23日的论坛上表示,从1980年代高达30%年复合成长率到现在,每年的产值成长已经剩下不到5%,半导体快速成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英特尔宣布将重建芯片代工业务,并声称其制造工艺仍领先三星和台积电。而目前台积电芯片代工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星为强化芯片代工业务,将该项业务剥离为一个独立部门,试图缓解与三星存在竞争关系的潜在客户的担忧。
在盛凌海看来,英特尔本身不是半导体代工企业,即使进军代工业务,也会将最先进的技术留给自己使用,而不是开发给客户。代工产业方面,从总体体量看,三星本身注重高端为主;而台积电高中低均有覆盖,而且还会渗透一些其他的新技术。
盛凌海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产业界对张忠谋的离开表示正面的欢迎,“产业界最怕的是他身体突然不好了,交接的工作还没有做好,现在他制定的这个交接班逐步走的策略其实对台积电是好事,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好。”他认为,与上次交接给蔡力行相比,这次除了准备更充分,本身半导体行业的环境也在发生改变。“那个时候整个产业中玩家更多,台积电的优势地位不像现在这么明显。”
北京博思咨询董事总经理龚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则认为,短期内张忠谋的退休对于台积电的影响不会太大,“晶圆代工厂未来5年的技术引进计划、研发安排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会把未来的规划安排非常细致和严谨。从研发到生产整个节奏已经非常成熟了,除非出现量子计算、替代硅的材料这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