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82216639
- 王工:13070286058
- 售后:020-82216639-806
- 进度查询:020-82216639-809
- 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志诚工业园28号
你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湖南农民孔蒲中:总理邀请我座谈,是因为我的模式好推广
作者:admin点击数:0时间:2018/03/07 10:28:24
- 刚刚开春,孔蒲中就迎来了农忙时节,几十亩的稻田要开始新一轮的打理,田里的甲鱼即将苏醒,也需要喂食。
孔蒲中,一位新型的职业农民,也是一名新晋“网红”。在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金石村,孔蒲中经营着自己的家庭农场,其主要发展的“水稻+”综合生态种养模式,远近闻名。
孔蒲中站在自家生态家庭农场牌子底下本文图片均来自红星新闻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孔蒲中正是代表之一。
“总理为什么会邀请我进京参会?就是因为我的模式好推广,好复制!”孔蒲中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农场形成了以“稻鳖”为特色,“稻鱼”、“稻虾”、“稻鳖鱼螺”等多种模式并存的经营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公布。孔蒲中认为,国家出台各项惠农政策,支持三农发展,农民要主动抓住发展的机遇。
田野“网红”参与总理座谈会
他是9名代表之一
惊蛰刚过,孔蒲中就在田里忙活起来。
他用石棉瓦将80多亩水田围起来,田里蓄满了水。还没到插秧时节,田野里有些冷清,孔蒲中告诉红星新闻,这水田可不一般,水下“暗藏玄机”,有很多甲鱼和稻花鱼。
“冬春两季是湖,夏秋两季是稻。”孔蒲中道出了其中玄机。
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的他,今年56岁了,但与普通农民不同,他是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也是田野里的“网红”。
孔蒲中的家庭农场荣获“2017年度湖南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总理在每人发言之后,针对相关问题与发言代表互动,作出回应。
孔蒲中作为基层农民代表,在会上就促进家庭农场发展作了发言,“我说要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总理听后微笑地点了点头。”孔蒲中告诉红星新闻,他不仅介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还邀请总理前往他的家庭农场看一看。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表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加大支持,使他们在广阔的农村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座谈会结束后,孔蒲中回到老家,他发现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多了,春节期间,一天都有好几波。
摸索出“稻田+”生态养殖模式
一田多产效益高
让孔蒲中收获肯定与赞誉的,是他摸索出来的生态养殖模式。
他是金石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小时候生活艰苦,孔蒲中经常在河里和田里抓鱼、泥鳅和甲鱼,以改善生活。尤其对甲鱼,他从小就有浓厚兴趣。
野生甲鱼营养高,数量稀少,如果搞特色养殖,效益应该不错。1994年,孔蒲中就开始摸索野生甲鱼养殖。由于甲鱼生性好斗,没有独立的空间就会打架。那一年,他放养了100多条甲鱼,因相互撕咬引发感染,损失严重,亏损了7万多元。
“当时还是经验不足,受到一些打击,但并没有气馁。”孔蒲中告诉红星新闻,为了不让甲鱼打架,他不断摸索经验。2006年,他想到了“稻田+”的生态养殖模式,于是就在稻田里投入100多条甲鱼做实验。
他发现,甲鱼有了躲藏的地方,就不会打架了,同时甲鱼还可以吃掉田里的福寿螺、虫蚁等,水稻长势也能更好。受到鼓舞,孔蒲中逐渐扩大稻田种、养殖规模,并陆续加入一些新的水产品种。
孔蒲中收获稻田中的甲鱼受访者供图
之后的几年,孔蒲中以“稻鳖共生”为基础,不断创新,一步步让水稻、甲鱼、淡水鱼、泥鳅、黄鳝、青蛙、鸡等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探索出了“稻田+”的生态种养模式,其中甲鱼是稻田里的主打产品。
这一模式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淡水鱼可以吃稻花和枯叶,增加田间通风;青蛙和鸡吃害虫,甲鱼吃福寿螺……孔蒲中告诉红星新闻,通过这种生态模式,他的稻田不用施肥,水稻秧苗移栽后不打农药,出产的东西品质更好。
不过,看似简单的模式,也有不少讲究。孔蒲中介绍,水沟的深度、种养的密度等都要注意,还要密切关注水温变化、保持水质干净……用心,才能种养出好的产品。
响应国家政策探索“家庭农场”道路
一年利润50多万元
除了种养模式上的创新,孔蒲中还探索了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它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之后,家庭农场在全国各地涌现,但其生产模式单一、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十分突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难题制约着家庭农场的发展。
2014年,孔蒲中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在经营上,他发动家庭成员,让农场快速运转起来——儿子孔祥双会开车、有技术,担任理事,负责运输,兼技术管理;女儿孔祥丹担任监事,兼技术指导;儿媳张紫灵担任会计兼电商业务;妻子周媛珍担任出纳;孔蒲中则担任农场主,全面统筹协调。
“每个人有自己的职责,但有时也没有分很细。”孔蒲中告诉红星新闻,家庭农场毕竟跟工厂不同,虽然有大致分工,但是也很灵活,大家有活就干,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提高效率。
种养模式和经营方式确立了,产品的销路也不能忽视。孔蒲中介绍,在前期可以多做一些推广,比如发展农家乐,邀请人品尝、试吃等,逐渐树立口碑。同时也要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种养出来的生态产品肯定会受到欢迎。
通过不断摸索,孔蒲中的家庭农场运转顺利,不愁销路。他介绍,2017年销售成品甲鱼达1000公斤,甲鱼苗达2.2万只,优质米1.6万公斤,全年利润50多万元。换算成亩产来看,比单纯种植或养殖的收益高出不少。
孔蒲中还表示,在浏阳市1400多个家庭农场中,他的家庭农场在经营方面处于领先。
专家点赞
他丰富了“稻田+”的内涵
实现一田多产,还能形成小型生态系统
在发展过程中,受土地、资金等的制约,孔蒲中也有过困惑。
他介绍,随着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进行,流转的土地有了更加清晰的权属。去年,他抓住机遇,将流转土地的面积从几十亩增加到了120亩,今年还将扩大到200亩左右,并计划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家庭农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去年,浏阳市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问题,推出了“财银保”贴息贷款,据了解,孔蒲中因此一次性获得授信额度60万元的发展资金,用于完善设施、扩大规模,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部署实施乡镇振兴战略,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方面进行安排部署。
“他很好地带动了周边致富,提高了村里的发展水平。”达浒镇金石村委书记周明金告诉红星新闻,周边100余户农户都在孔蒲中的带领下开展了相关生态种养,优质稻米和水产养殖供应量双双增加,农民也开始注重绿色生产,环保意识显著提升,农场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都比以前做得更好了。同时,生态绿色种养也符合了现代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
周明金介绍,孔蒲中的模式易于推广复制,收益也比较好。村里有了好的致富路径之后,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发展生态种养,把劳动力和技术人才集中了起来。
孔蒲中的儿子孔祥双之前在江苏、上海一带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2013年回到家乡附近工作,家里的农场成立后,他就回来帮忙。“在外边开销大,存不了什么钱,还是家里存钱多。”孔祥双告诉红星新闻,“还是家里好”。
孔蒲中的这种模式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系博士生导师、稻田生态种养专家黄璜认为,“稻田+”模式其实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农作方式,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品种更加丰富,知识更系统化,孔蒲中的实践也丰富了“稻田+”的内涵。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一田多产、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形成一个小型的良好生态系统,有助于环境保护。
2016年,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系将孔蒲中的家庭农场选为生态种养产学研基地。
孔蒲中也因此成了农民里的“网红”。近年来,他先后被邀请到长沙、株洲等地开展培训,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在湖南省扶贫办、湖南生物机电学院组织的培训班上,他培训的贫困学员已超过3000人。